说到郫县这座城市,首先想到的便是它声名远扬的——郫县豆瓣酱。
有些时候,某件事物太耀眼,便很容易让人们记住它耀眼的地方,而忽视其别的特色,郫县和豆瓣酱之间便是这样一种情况。
郫县,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悠悠岁月,它的名字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传奇岁月。
郫,是一个古老文明“古蜀国”对郫县的尊称。
当初杜宇带领鱼凫氏部族开疆扩土,从大山环伺的蛮荒中,开创出了一个辉煌的国度——鱼凫氏蜀国。
古蜀国的开国君主杜宇和其继承人鳖灵,在建都这件事上,都非常默契的选择了郫县这个地方。这也证明了,郫县这个地方确实有着独特地魅力,能够让人喜欢上这座城市。
郫县的另一个称呼鹃城,源于一段凄婉的故事“杜宇化鹃”,恰好,这件事也刚好跟杜宇这位古蜀国的开国皇帝有关。扬雄在《蜀王本纪》中记载:时蜀民稀少。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,从天堕止朱提;一女子名利,从江源井中出,为杜宇妻。……, 自以德薄,不如鳖灵,乃委国授之而去,如尧之禅舜……望帝去时,子规呜。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。望帝,杜宇也。
子规,是杜鹃科的一种,后来的人们为了表示对杜宇的思念,便将郫县也叫做“鹃城”。
郫县这个称呼,是在公元前316年,秦惠王派张仪,司马错等伐蜀,灭古蜀国两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《四川通志》记载:杜宇名蒲卑,都于此,因以名邑。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。
仅从称呼的变化,便可以感受到郫县厚重的历史文化,这是巴蜀人数千年智慧和勤劳的结晶。
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优秀的女人,郫县豆瓣酱的辉煌背后是郫县上千年优秀文化的集合。
走在郫县这块地界上,你能感受得到那份独特地魅力,那是与钢筋水泥的冷淡相比全然不同地热情。就如同那一方小小的豆瓣酱,只需要一勺,便可以让菜肴在味蕾上绽放出最鲜美地滋味般,郫县这个地方也蕴藏着能唤醒人们内心的力量。
这种力量源自郫县人待人接物热情随和的性格和崇尚文化教育那种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灵性,这是从古至今,郫县这一方土地积淀下来的人文光辉。
郫县有一句古老的谚语“穷不丢书,富不丢猪”,这句话反映出了郫县“崇尚教育”的历史文化传统。要追究这种文化的根源,就要从西汉时期谈起了。
曾经的蜀国,在东方六国眼中,算得上是一片蛮荒之地,直到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,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世人羡慕的“旱从人,不知饥馑,时无荒年,天下谓之天府”之后,这里才让世人刮目相看。但这,只算得上是经济层面的革新,蜀地在文化上依然处于绝对的弱势,文化中心依然集中在齐鲁一带。
西汉时期,郡太守文翁在任期间兴教育、举贤能、修水利,彻底改变了蜀地文化上受人轻视的尴尬局面。文翁石室的开办,使得这里“学徒鳞萃,蜀学比于齐鲁““蜀地文风比于齐鲁”。
其中,最出彩的要数司马相如、严君平、扬雄、王褒、李弘、林闾、何武、王延世这八人,八人中严君平和杨雄、何武三位汉朝的风云人物就出自于郫县。由此可见,这方土地的学风建设是非常出色的。
郫县如今已经更名叫做郫都区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正在以一种充满朝气的姿态奋发前进。郫县这个称谓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同时,郫县豆瓣酱的意义就变得更加明显,一方面它代表着郫县的特产,另一方面它也是“郫县”优秀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之一。